沒有不良的馬,沒有不能調的心。

https://i0.wp.com/farm8.staticflickr.com/7458/10455973246_40ff8e5a54.jpg

世間原來充滿如此多的天馬行空,也許是你說的胡思亂想。
我還是把手套戴上,繼續幹活去。

     

昨天提到的人對苦的感覺不感覺,其實前些日子有一些記錄。

你覺不覺得人生是苦的?

當這句話被問起的時候,大部份人的回答是不覺得苦的。想想自己的生活還過得去,說有煩惱可也是不愁吃穿,還能得閒悠遊;食衣住行育樂,仔細想想都在及格以上。他們想不出來為什麼這樣的生命要說苦,只能愣著或呆笑著,無法言語。

阿巴雅一位堂兄來訪。說是聊到老,阿巴雅說大家年紀漸長,都顯老態了。堂兄回答,修行人怎可說老,哪有老?原來,堂兄一點也不覺自己變老。

為什麼人不覺苦、不覺老?我想,不是不覺,而是忽略,或者逃避。

人怎會不苦?若沒有苦,哪來追求快樂?人怎會不老?若沒有老,哪需講究養生?

不太覺得生命的現象,因為從來不去觀察。多半是隨波逐流的,從來沒覺得需要從不斷地苦樂來回中找到改變;反正一輩子努力用各種方法掩蓋老病死的存在,直到最後過奈何橋,然後重來。

https://i0.wp.com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731/10440422035_5cafdf34eb.jpg

那為什麼也有人會看到生命是苦?

我想到雜阿含的四種良馬喻。

世有四種良馬,有良馬駕以平乘,顧其鞭影馳駃,善能觀察御者形勢,遲速左右,隨御者心。是名,比丘!世間良馬第一之德。

復次,比丘!世間良馬不能顧影而自驚察,然以鞭杖觸其毛尾則能驚速察御者心,遲速左右,是名世間第二良馬。

復次,比丘!若世間良馬不能顧影,及觸皮毛能隨人心,而以鞭杖小侵皮肉則能驚察,隨御者心,遲速左右。是名,比丘!第三良馬。

復次,比丘!世間良馬不能顧其鞭影,及觸皮毛,小侵膚肉,乃以鐵錐刺身,徹膚傷骨,然後方驚,牽車著路,隨御者心,遲速左右,是名世間第四良馬。

如是於正法、律有四種善男子。何等為四?

謂善男子聞他聚落有男子、女人疾病困苦,乃至死,聞已,能生恐怖,依正思惟,如彼良馬顧影則調,是名第一善男子於正法、律能自調伏。

復次,善男子不能聞他聚落若男、若女老、病、死苦,能生怖畏,依正思惟;見他聚落若男、若女老、病、死苦,則生怖畏,依正思惟,如彼良馬觸其毛尾,能速調伏,隨御者心,是名第二善男子於正法、律能自調伏。

復次,善男子不能聞、見他聚落中男子、女人老、病、死苦,生怖畏心,依正思惟,然見聚落、城邑有善知識及所親近老、病、死苦,則生怖畏,依正思惟,如彼良馬,觸其膚肉,然後調伏,隨御者心,是名善男子於聖法、律而自調伏。

復次,善男子不能聞、見他聚落中男子、女人及所親近老、病、死苦,生怖畏心,依正思惟;然於自身老、病、死苦能生厭怖,依正思惟,如彼良馬侵肌徹骨,然後乃調,隨御者心,是名第四善男子於聖法、律能自調伏。  (雜阿含三十三卷九二二經

這是佛陀的教示。

我看到有人用良、好、庸、駑來形容這四種馬。原本我也是不能理解為何經中皆稱之為良馬,平庸甚至駑鈍都是拙劣的形容,如果領悟程度有如此差別,第四種馬幾乎無法被騎乘了吧。

後來我發現佛陀慈悲寓意。良馬無劣馬,即便是反應最差、得要自己受苦的馬,終於還是能從自身感知苦地;雖然鐵錐刺身後方驚,終能隨御者心,受駕馭者的指令完成自己的任務。還是要吃一些苦,但真正知苦後,也能得煩惱解脫、調伏。

沒有不能用的馬,沒有不能覺照本心的眾生,這是佛陀大慈悲,為眾生開啟希望無盡的道途。

https://i0.wp.com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742/10455974766_6c14ab5822.jpg

因為這樣的因緣重讀良馬喻,而有了從來沒發現的道理在裡頭。
啊!所以常不輕菩薩的常不輕,意義深遠啊!

先前總是自問「我要選擇當哪一種良馬」。現在知道不用在馬的種類上琢磨,我需要的只有積集更多法的思惟,更多對生命的觀察與諒解。更大的關懷來自於更大的包容,更大的包容來自更多的同理。

枝葉繁茂盎然,也是可期。

沒有不良的馬,沒有不能調的心。 有 “ 7 則迴響 ”

    1. 再囉嗦一下,我對"修行人怎可說老,哪有老?"的解讀是,

      保持年輕有活力的心,努力、精進、不懈怠。

      1. 當然,這是漢克的解讀。
        您和說這句話的堂兄基本上對世間法的認知已經不同。

        怎不說老、不面對老?
        世間人無法抗拒地總是隨著時間走去,老、病、死,同時也想盡辦法要扭轉老病死的發生。彷彿這麼說這麼做,一切都能生生不息,青春永在。
        修行人說老,並非屈就於老所帶來的無奈與衰,而是面對生命流轉的自然,練習降伏心的焦躁不安與恐懼。

        這些世間的真實,必須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
        ^________^

    2. 成佛道的條件,不止有時間喔,漢克。

      良馬喻主要說有情覺性,然而覺性要啟發乃至成熟,必須要經過自覺、知見、陶冶等等過程。倘若只是等待,不付出心聞思修,時間並不會帶來這些果實。
      如同,置於風中千年的稻實,再千百億個千年,也還是一顆置於風中千年的稻實。

      ^_______^

  1. Reblogged this on 萌。菩籽居 and commented:

    娑婆世間苦不堪言,其他佛國的生命很難想像我們生活的世界,如同我們也難以想像佛國淨土的美好一般。

    而在這般難堪的境地,願意努力超越苦甚至也助他人超越苦的,甚難可貴。

    昨天共修提到了良馬喻和常不輕菩薩,沒想到二年前也有過這一段思惟。我們一同複習。。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