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愛生的種種
時光的推移,無可避免的現實。
生之後的老,病,死。
冬安居三日。
第三日終了,才算漸漸能面對與接受一些現實。
其實也沒什麼特別,就一些平凡如實的生老病、成住壞。無論是發生在自身或週遭有緣,明明算是知曉的理則,事實臨到頭來還是花了一些精力驚嚇過、抗拒過。
而其實,能喝包葛根湯就退散的症狀,一點也不如何。
所有那些驚懼,說到底總來自對「死」怕得要命而已。
上週的課堂上提到四食與十二緣起,藉著同學提問的機會讓我更清晰其中。
四食是生命延續的必需,然而在受用之時當如此觀察以避免放逸:段食如悲食子肉,觸食如剝牛皮處處受苦,思食如避入火坑,識食如百矛刺苦。講到「避免放逸」是因為,對於現今普羅大眾而言,「食」已經離開必需的層次,為了維護、保持、追求適合自身所愛。
在四食中觀察緣起,有人以為四食是否緣起支當中的取或有支,四食並非套入了十二緣起當中的某支。有人以為對四食渴求不產生執取麼?
四食為有情生命維續之必需,緣於對四食的需要而產生渴求與執取,自然是眾生普遍的現象。因此,為讓眾生由此束縛中出離,佛陀教導於四食中觀察緣起法。
為何以四食為所緣?因四食切身,四食「因愛、習愛,從愛而生,由愛而有。」(《中阿含.二〇一嗏帝經》T01n0026_p0767c20)剛好切入緣起愛支,是行者容易運用的下手處。但並非說四食必定套入緣起某支,因為四食的運作中,十二緣起交互同時發生,因果互相,此起彼落。
怕,來自於覺知到所愛的可能消逝。
所愛的人,所愛的事,所愛的物,和所愛的那能愛的自己。
渴愛是輪迴的根本。
事實上輪迴的根本是無明,然而「渴愛」這個動作讓生命無法從無明的永夜中醒來。說無明,你很難捉摸,那就直接面對「就是愛得要死、怕得要命」這回事。
極少能在午時拍下我的天空,因為陽光極烈令眼不能睜。可是今日層層雲團飄忽,令光變得溫柔。於是陽日得見了,雲朵也是。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