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程的意義

https://i0.wp.com/farm6.staticflickr.com/5474/10555764803_6780e1c0c4.jpg

午後漫步上後山,活生生的天堂鳥映入眼簾,感覺相當虛幻。
不過,一整個就是很美啊。
為什麼山上的植物這樣充滿活力?

   

山上溫度蠻低,午前就得先把沐浴用的熱水燒好,趕上大眾下午的使用。

T師帶我示範燒柴的過程。
後山竹林提供很棒的柴燒材料,但進爐之前還是得處理一下,不致發生危險,火也容易燃起。
原來竹子的節是密閉空間,如果直接加熱容易爆裂。因此必須以斧頭或榔頭鑽釘讓竹節通氣。
燒柴之前先將前次留下的灰燼清除,保持良好通風;以報紙墊底、細竹片鋪層,點燃後再架構大竹節於其上。
開始加熱後,也要注意熱水爐的溫度,到一定溫度就不需再加柴或者再加一灶即可。 

https://i0.wp.com/farm8.staticflickr.com/7459/10555748223_1d3d28ae89.jpg

喜歡這份執事,它讓我重溫那幾年佛學院還有大灶燒柴的時光。

不似瓦斯爐一點火就來、近乎變魔術般快速的加熱方式,因為必須學習如何在大灶燃火,材料的種類、乾燥程度、加柴薪的技術等等,燒柴變成了修道生活裡能夠歷練心智的一項功課,近乎神聖。

還是難忘那年看著大灶被敲下、瓦解時,心底響起的大灶哀歌。

哀悼的不只是一份歷史印記被逝去,更是人心中對生活目的的追求、修心意義的創造,竟然只剩下那「啪!」一瞬間的存在。幾乎,不留痕跡。

https://i0.wp.com/farm6.staticflickr.com/5475/10555516776_af97900f33.jpg

T師邊整理草莓叢過多的老葉,邊述說對山上生活的想法,有一點點憂心與感慨。

就像灑在身上還是會有點熱痛的陽光,我用充滿活力的話語和笑容告訴她:換個角度想,沒人關心正代表完全沒了約束,是可以好好走出自己一條路的契機。

https://i0.wp.com/farm8.staticflickr.com/7362/10555577074_d186917870.jpg

就像山上欣欣向榮的植物們,絕不是自然就成那樣的。
除了人的用心,還是用心。

萬法唯心造,諸緣能相應。 

過程的意義 有 “ 1 則迴響 ”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