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敢地如理作意

https://i0.wp.com/farm8.staticflickr.com/7300/10574260655_1b9e1c46f2.jpg

山上的天黑得比平地快。
不曉得覺悟的速度有沒有比快。

    

對所處環境熟悉,就能自在。

早齋,大家都用完離開,剩我還待在桌邊咀嚼。
Y師返轉來坐在一旁,深吸一口氣說:「法師!」
我知道她是鼓起勇氣來要說什麼事的。
嚥下嘴裡的食物,靜靜等她表白。

原來她就是T師提及木魚打不順的師兄,她也知道面臨這樣的情況。
這些天我執木魚可能讓她有一點信心,希望能給她一點建議。

https://i0.wp.com/farm3.staticflickr.com/2832/10574554483_fd6be9f6bb.jpg

其實自己也是生疏了的。
但梵唄並不是聲音、音感可以決定好不好的問題。
那是一種覺知的練習,覺知自他存在感、覺知如何調適並互補直至和諧狀態。 

節奏的拿捏是自個兒的事,必須清楚自己的內外狀態。
如果我必須拋出訊息,那就要信號明確,不能含糊。
如果我必須接受回應,那也要明確果斷,不能令對方無著、啞然。

https://i0.wp.com/farm3.staticflickr.com/2835/10574310436_3dc313e301.jpg

晚課後,和T師、Y師討論著整堂功課的狀態。
我先拋了個問題:你自己感覺如何?

其他如執槌、板眼等都是技術,技術可以學習、熟練,但感覺就必須細心關照。
並非要一下就臻於完美,而是擺盪起伏的過程必須是明白清晰。
這就是修行人的功夫所在 。

山上天黑的快。 #ali

點點滴滴的拿捏,如臨深履薄,不可輕忽。
有人一有過失,便強烈怪罪說是業障深重,那是倒也不必。

我想到前幾天聽聞吉祥尊者的開示。
Bante說,他遇到困境時只有一個念頭起:既然已是如此,怎樣做是最好? 
Bante說,用不著為別人的處境干擾到自己的美德。
我想,也可以對自己說,用不著為自己上一分鐘的失誤懊惱一世而干擾到下一秒精進的持續。

https://i0.wp.com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831/10574343704_81aaa3db1e.jpg

如實地面對真相,不讓自己的善法被動搖,繼續實踐美德的練習。

只有如理作意,如理作意。 

勇敢地如理作意 有 “ 7 則迴響 ”

    1. 那是一種覺知的練習,覺知自他存在感、覺知如何調適並互補直至和諧狀態。
      —>共修持咒時很能體會這句話的意涵!!

  1. 這一年來我也在練習打地鐘和花鼓。 深深體會師父所說的清晰覺知自他的狀態,傾聽自己與大眾的持誦與呼吸,直至和諧圓滿。
    每一次共修都是美好的練習。
    阿彌陀佛~

發表留言